AI 作畫早就不是什麼新鮮事
2017 年,AI 通過了藝術創作圖靈測試。比如在下面幾個隨機對照的雙盲研究中,你能區分出哪些是電腦的畫作,哪些是人類藝術家的作品嗎?
尤其近年來元宇宙被認為是互聯網的「下一站」,而且也是科學技術與人文藝術相結合的重要應用場景。加密數字產品無論從價格或圈粉速度無不刷新著大眾的認知,數字藝術也擁有了更廣闊的發展通道。
比如下面這兩幅天馬行空的構圖、豐富的細節加上風格統一的筆觸無不彰顯著作者的藝術審美。
作者:Liliia Sitailo
你或許會覺得,這是哪個大牛插畫師的作品。但事實上,他們都出自 AI 之手。
兩幅畫的作者都是 Liliia Sitailo。準確來講,Sitailo 只負責輸入指令,直接描述想象中畫面,AI 就能生成對應圖像,就像能聽懂人類的自然語言一樣,作畫部分最後完全交由 AI 完成。
一個「用嘴畫圖」的時代,彷彿已經悄然來臨。
01 | 承認吧,AI 繪畫比人類厲害多了
早在一年前,一個名叫 Dream by wombo 的入門級 AI 繪圖程式就已經引發過熱議。目前它已經覆蓋全平台,支持網頁、Android 和 ios,而且還是免費的。雖然功能相對單一、像素也比較低,但顯然已經畫的比多數人類好多了。
但其實在更多時候,想得到一張符合想象的畫作並不容易。
當你嘗試描述「用吉卜力工作室的風格畫出一個皮卡丘」時,可能收穫的卻是一幅「移動的皮卡丘城堡」;想看看蒸汽龐克的海拉魯大陸如何,卻只得到一個機械宇航員的側身像。想讓 AI 讀懂自己的心思,除了需要更精准的描述外,似乎更需要還是運氣。
目前比專業的 AI 藝術工具中,中國最近比較流行的 Disco Diffusion(以下簡稱 DD),和 wombo 一樣是基於 Deepdream 視覺程式,但相較之下它明顯更擅長恢弘的想象。不僅畫出的作品詭異氣氛大減,而且能更精准地還原場景描述,更能「聽懂人話」。
比如 2022 年 4 月,一名設計美學部落客在 DD 的運行程式上敲下了「星空下的向日葵花海」的描述字句,一幅幅融合《星空》《向日葵》風格的畫作就在 AI 鬼斧神工的雕琢下誕生,彷彿梵高在賽博時代復生。
不過 DD 也並非沒有缺點,目前來講它並不擅長人物、動物、汽車、透視或任何需要真正具體特徵的東西。不少藝術界業內人士表示 Disco Diffusion 在畫面細節中常常出現不符合整體作品邏輯的元素,如果需要商用,仍需具備一定繪畫功底的人來對整體畫面細節進行調整。
作者:JZ_打個比方(左),Tiny_Radi(右)
相比之下的 delle2、Midjourney、Imagen 等頂級 AI 生成工具,甚至可以媲美真實照片的生成質量更加的真實合乎邏輯:
來源: Midjourney Discord 社區
遺憾的是,這 3 款工具都沒有徹底開放。目前可以玩到的僅次於 delle2 的 AI 繪畫工具,是 Disco Diffusion 開源項目作者 Somnai 參與的另一個項目。即便如此,它在處理人物和語義匹配上比 DD 做的好很多。
來源: Midjourney Discord 社區
02 | AI 是讓藝術家們失業還是早點下班?
值得一提的是,作為知名人工智能研究組織 OpenAI 推出的產品,DALL-E2 其實在去年就有了初代版本 DALL-E,只不過當時它的清晰度和識別性都還很差,雖然也能實現用文字生產畫面的效果,但並沒引起什麼關注。對比前後兩代產品在相同描述下的作品,我們能直觀感受到它的進化,而這僅僅過去了 8 個月。
隱隱之中,在繪畫領域 AI 似乎已將一隻腳跨越了,那道人類所獨有的藝術創造力之門。也正是在 AI 這種快到令人有些心驚的速度裡,一片「哇塞」的贊嘆聲中還混雜著另一個詞彙:「失業」。
如今的社交媒體上,已有不少人表示已在尋求用 Disco Diffusion 作畫,取代同人配畫找外包畫手的可行性。不少相關從業者在感嘆技術進步的同時,也逐漸產生了被 AI 取代的危機感,這一幕似曾相識:
1839 年
法國沙龍寵兒 保羅・德拉羅什 在首次看到攝影印刷品後高喊一聲「繪畫已死!」
1935 年
英國國家美術館館長 肯尼斯・克拉克 發文在《聽眾》雜誌中疾呼繪畫藝術可能已經失去了未來。
1976 年
哲學家 羅蘭・巴特 更是直接向世人宣佈:「作者已死」(The Death of the Author)。
但就算不看歷史我們也都知道,繪畫還活得好好的。
一方面,文字描雖然確實給了創作更大的空間,但這過程中的想象、調試、修改和補充等步驟,仍然需要創作者全程的參與和把控,就像買了相機並不等於學會了攝像。
在目前的 DD 社區裡,很多人都有著豐富的軟件輔助作圖經驗和繪畫功底,對於不同派別、不同網站的畫作特點他們可以信手拈來,不同參數的微調也不在話下,想獲得固定構圖和配色時,他們還能靠導入草圖幫助 AI 更好理解描述語,通過後期修改補繪調整細節,這才有了那些普通人難以企及的作品。
另一方面,攝像的發明當初也沒有殺死繪畫。
通常來說,評估一件藝術作品就是分析其所展現的藝術形式。但正如我們無法將萬年前壁畫與近現代的街頭塗鴉藝術放到一個維度來考量,畫作的形式與構圖、材料與技巧、線條、色彩、色相、肌理、空間、體塊與體量、透視與短縮、比例與大小等等判定標準都離不開歷史。
因此,一件藝術作品的創作時間(物質證據、文獻證據、直觀證據、風格證據)、風格(時代風格、地域風格、個人風格)、主題、作者、委託人(作者有償作畫和作者個人創作,畫作代表的目的和含義或都有不同)等種種元素都異常重要。
《加德納藝術通史》在前言中寫道:「在繼續關注風格、時間順序、圖像志與技巧的同時,我們⋯⋯更加關注作品的功能與背景。在考察作品時,我們會考慮在生產出它們的那個社會中,在生產它們的那個時候 —— 它們的目的與含義⋯⋯我們致力於將藝術藝術與建築的歷史、政治與社會背景結合起來。因此,我們常常將繪畫、雕塑、建築和所謂的次要藝術放在一起處理,強調它們如何共同反映了一個文化的傳統與抱負,而不是將它們當做獨立的、截然不同的媒介進行處理。」
事實上,攝像的發明讓人們在古典繪畫的基礎上,學會了以更多元的觀察和思考方式,才有了後來印象派、立體主義和超現實主義等新風格的誕生。
AI 作品的色彩、結構、風格筆觸也皆來自浩瀚的人類藝術史,是人類藝術史上無數天才絕巘的藝術家的瑰麗創造。
03|這些 AI 生成的作品意味著什麼?
隨著越來越多的人對 AI 工具產生興趣,他們也迫切地需要找到商業場景來釋放自己的潛能。
中關村大數據產業聯盟發佈的《中國 AI 數字商業展望 2021-2025》報告預測,到 2025 年,中國 AI 數字商業核心支柱產業鏈規模將達到 1,853 億元,其中 AI 數字商業內容產業規模將達到 495 億元。
在社交媒體上,入門級的 AI 藝術工具(如 DALL·E Mini)已經成為名副其實的社交「梗圖之王」,將文化基因 MEME 傳播到了極致。
而在更廣闊、更專業的人類審美和精神世界建設上,頂級 AI 藝術工具已經可以做到隨心所欲地產生人類任何想象所及之處,比如用來啓發未來汽車、建築設計,尋找未來潮流文化與潮玩 IP 等等。
目前,風險似乎只來自於你的描述詞會否引來畫風抄襲的爭議。因為渲染生成的圖像會呈現出非常相似的風格,當你使用了風格鮮明的藝術家(尤其是在世的藝術家),以及某部商業作品作為關鍵詞時,直接拿來商用或將面臨侵權的問題。
但也許有朝一日 AI 生成藝術真的會改寫根深蒂固的傳統版權法律。整體來講,由於頂級 AI 藝術工具的商業壟斷性和超強的生產力,這部分 AI 藝術作品尚處於版權的灰色地帶,不能做到完全公開適用。比如頂級 AI 工具 Midjourney 明確要求使用其工具產生較大獲益的創作者應該與平台分成。
就像《頂級 AI 繪畫程式:midjourney 內測與思考》一文中發出的警醒:「AI 作品的版權目前還處在灰色地帶,算是版權法最前沿還沒搭建好的部分。但是可以預見的是當未來使用的人越來越多,這部分的法律一定會完善。我其實還有一點好奇的是,版權其實是基於私有制下的產物,如果有一天人人都可以用很低成本的方式得到他們想要的圖像,那麼還會有版權這種東西嗎?」
但在當下的社交平台上,一些從業者已經順勢開始宣傳自家 AI 程式,不少年輕人則開始將 AI 用於畫自己的頭像、壁紙和同人畫稿⋯⋯AI 藝術對生產力和人類精神的衝擊讓我們再次看到了泡泡瑪特盲盒模式在元宇宙再次上演的機遇。
正如有位知乎用戶所說:「AI 讓(淺薄的)美麗圖像易得且廉價,很像制糖工業讓甜味不再昂貴,然後重塑了人類的飲食、商業、健康……那麼批量生產無限供應的美麗圖像會怎樣影響這個世界呢?可以說美麗新世界的“美麗”已經加載好了嗎?」
毫無疑問,AI 藝術是這個時代的象徵,但 AI 藝術背後真正的價值基石,是人類超前的思想。期待不久的將來能夠出現一個新型的生產關係鏈條:人類無盡的想象力 → AI 無限的創作具像化 → Crypto / Web3 無邊界的資產化 → 大眾藝術社交與創作的市場化。這才是真正的 MetaVerse—— 元宇宙!
加密貨幣屬於高風險投資,本網站內容均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與責任。
交易所 | 特色 | 操作教學 | 推薦碼連結優惠 |
---|---|---|---|
Bybit | 豐富的衍生品交易 | https://bit.ly/3KuuOn4 | 註冊即享新手儲值禮! |
OKX | 交易種類眾多,功能齊全的前幾大交易所 | https://bit.ly/3Y0YH4X | 獨家盲盒獎勵 |
MAX | 可以使用台幣出入金 (台灣交易所) | https://bit.ly/3Hwb95K | 6 個月內 20% 手續費折扣,質押平台幣 MAX 最高可享 60% 折扣 |
幣安 | 全球最大交易所,幣種與理財產品齊全 | https://bit.ly/3CqVOzz | 終生 20% 手續費折扣 |
派網 | 提供「網格交易」、「期限套利」等機器人操作 | https://bit.ly/3soLzN7 | 終生 20% 手續費折扣 |
Bitfinex | 被動收入首選,提供自動放貸功能(年化5-30%) | https://bit.ly/3Kebs8u | 終生 6% 手續費優惠 |
XREX | 同時提供台幣與美金出入金服務 | 終生 10 % 手續費折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