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代幣爆發前夜:這是加密金融最有潛力對接現實世界的增量市場

知識付費、加密金融、所有權經濟和人才 IPO。

撰文:LeftOfCenter

是時候用代幣的方式革命互聯網收費模式了。革命的道路,應該從創意人和創作者開始。

隨著創作者經濟的崛起,知識內容產品正在以前所未有的姿態,在互聯網快速生產和傳播,其中很多創作者收穫衆多粉絲甚至變現,「全民創作」時代悄然到來。但現如今,大部分創作者依然不能靠此維持生計,其根本性原因在於,互聯網收益模式存在結構性的問題:即採用一種由廣告補貼的免費產品模式,並不是真正的市場定價,導致大部分長尾創作者的收入被稀釋和攤薄。

隨著加密經濟持續發展,互聯網開始從 Web 2.0 向 Web 3.0 轉型,無論是內容創作、音樂發行、平臺類基礎設施,還是各種不同功用的 Web 3.0 工具類產品,圍繞創作者和社區經濟的生態正在逐步完善,這讓所有權經濟落地成爲可能:

創作者可將自己的 未來營收能力作爲價值支持發行代幣,粉絲可購買代幣「投資」創作者,並分享其未來經濟上的成功;這也爲創作者開闢了額外的資金來源,並和粉絲的互動開闢了一條新途徑。

和 ICO 被廣受詬病憑空發幣不同,社區代幣是基於一定價值支撐發行,它們或是創作者的盈利能力、人氣 / 流行度或聲望,開放和無需允許的加密經濟基元特性則可促進形成一個以粉絲爲導向的價值發現市場。相比實物上鍊,這種原生於互聯網社區中的價值更易於捕捉。

在現實資產上鍊方案完善之前,社區代幣或許會可成爲最有潛力對接現實世界的增量市場之一。

創作者經濟的崛起

創作者經濟正在興起。

創作者經濟並不是一個時髦標籤,而是一種正在悄然發生的結構性轉變,並且已經在 Web 2.0 時代就已經發生了。

一個重要證據是,長期以來,互聯網上出現了大量連接創作者和消費者的平臺,從音樂、教育、知識分享、博客、圖片到視頻等,幾乎遍佈所有門類。

社區代幣爆發前夜:這是加密金融最有潛力對接現實世界的增量市場

在這類在線平臺上,人們以獨立於傳統組織形式之外的方式,在某個平臺上出售自己的技能、知識和創意謀生,出售的產品或服務包括但不限於寫作、視頻、遊戲、電影拍攝、教育、音樂等類別,Kleiner Perkins 前合夥人埃裏克·馮(Eric Feng)將這類人群稱爲是直接面向消費者品牌的數字原生代垂直創作者(Digitally Native Vertical Creators,簡稱爲 DNVC)。

a16z 投資人 Lin Ji 則將此稱爲是創作者經濟,並將它與近年來大行其道的零工經濟做了本質的區分。她認爲,零工經濟是在分工社會中,由同質化和規模效應導致的一種勞動力商品化模式,而創作者經濟則突出以異質性技能謀生,它是一種可持續積累個人品牌效應和受衆,具有自主創造性、實現個體創造力變現(Monetizing Inpiduality)、有着可持續發展屬性的激情經濟。

隨著人類文明逐漸成熟,人類的需求也隨之進化,作爲一名「打工人」,工作不只是爲了賺錢,而是希望將職業發展與成就感、自由相結合,即工作除了維持生計以外,還是有意義的。隨著互聯網的興起以及各類直接連接創作者和消費者平臺的出現,催化了新的就業模式的轉型。過去那種僅僅是職業撮合的市場已經無法滿足人們的需求,這爲新型創作者平臺帶來了機會。

麥肯錫全球研究所(McKinsey Global Institute) 2017 年的一項研究表明,美國勞動年齡人口中有 20%至 30%從事的是「獨立工作」,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自由職業」。此外,Uber 和 Etsy 這類數字平臺承載的工作機會的比例也在迅速增長,而這種趨勢已經覆蓋至產業全範圍,以個人興趣變現的 YouTuber、播客和遊戲主播到那些非傳統意義上的創作者們,比如教師、銷售人員、農民、廚師和買手,都在向以數字媒介自僱傭形式進行轉型。

大部分人都無法靠此營生

表面上看,這似乎是一門不錯的生意。

YouTube、Instagram 和抖音上有很多家喻戶曉的網紅,加上爲了這樣或那樣的原因媒體常常誇大其詞的報道,會讓人誤以爲這些平臺遍地都是賺錢機會。

據《福布斯》報道,2019 年 YouTube 上收入最高的播主是年僅 8 歲的 Ryan Kaji,他從拆箱視頻中賺了 2600 萬美元,靠體育花式技巧視頻大火的 Dude Perfect 團隊賺了 2,000 萬美元,美妝博主 Jeffree Star 賺了 1,700 萬美元,以上還僅限於廣告分成或贊助。而一些更加聰明的人則開始將自己的流量紅利變現,比如,中東美妝網紅 Huda Kattan 開始自己創業,開發了同名美妝品牌 Huda Beauty,市值達 12 億美元。

拋開那些成功的勵志故事,以及媒體給大衆描繪出的美好願景,數據卻告訴了我們事情的另一面。

數據顯示,2017 年美國有 1700 萬創作者在總共 9 個平臺上賺取了約 70 億美元。然而,真實情況則是,真正能賺錢的只集中在頭部玩家,大部分創作者無法靠此維持生計。事實上,只有 3%的 YouTube 頻道收入高於貧困線,這意味着有 97% 的人在貧困線下掙扎,想靠此作爲營生遠遠不夠。

此外,多數以廣告支持的平臺,例如 Instagram 和 TikTok,都不會向用戶分享收入,在這種情況下,唯一能夠變現的方式就是獲得大量粉絲,然後銷售自己的產品。

和互聯網本身一樣,事實上,這些平臺上的創作者也是一條尾巴很長的冪律分佈。冪律分佈即馬太效應,在該案例中,是指少數人佔有大多數收益,而大多數人的收益都很小,因爲勝者通喫的原則。

互聯網收益模式存在結構性問題,免費模式並不能最大化平臺收益

這一問題產生的根本性原因在於,互聯網收益模式存在結構性的問題:即採用一種由廣告補貼的免費產品模式,並不是真正的市場定價,會讓大部分長尾創作者的收入被稀釋和攤薄。

實際上,大多數傳統企業都是通過反覆測試客戶付款意願和競爭流程進行定價的。然而,基於數字信息產品的雙邊市場則不然。原因在於,一般以互聯網業務模式發家的產品,網絡的規模效應是其制勝的關鍵。也就是說,對於一個沒有技術壁壘的產業,決定其成敗的關鍵是網絡規模的大小。

爲了擴展這種網絡效應,這些平臺一般都會採用以需求方爲主的規模經濟。具體來說,平臺方會以免費模式補貼大部分消費者用戶,快速搶佔用戶市場,另一方面,會有一些變現的營收來源,用來補貼。

大部分目前存在的主流互聯網平臺都是採用這種模式,包括 YouTube、TikTok、Pinterest、Reddit、Tumblr、Google Search、Facebook 等平臺上的內容消費都是免費的,這樣就可以快速擴展用戶規模,另一方面,它們會靠廣告客戶付費收入以一定指標來補貼平臺上的創作者。

這會導致營收最終流向頭部創作者,大部分的長尾創作者則無法分得一杯羹。

一種有效的改進方案是採取差異化的定價模式,即以分層定價模式吸引部分消費者產生購買(或產生更多消費),從而實現最小化消費者剩餘(consumer surplus)。

消費者剩餘是指消費者支付的意願價格和實際支付的價格差額,在供求曲線上,位於均衡價格和需求曲線之間的區域。在一個需求曲線向下傾斜的市場中,有些消費者願意付出比市場定價更高的價格。

以咖啡爲例,假使一杯拿鐵的市場定價爲 5 美元,但你願意支付 10 美元,這時候你的消費者剩餘就是 5 美元。而市場中還可能會有來自消費者的其他定價需求,從 20 美元、15 美元、12 美元和 9 美元不等。在這種情況下,如果人們都可按照自己的意願購買商品,就會產生更多的消費者剩餘,即支付總收入減去市場定價總收入。在其他條件相同的情況下,市場定價越低,消費者剩餘就越多;消費者需求越有彈性,消費者剩餘就越多。

社區代幣爆發前夜:這是加密金融最有潛力對接現實世界的增量市場

完美的差異化定價,是商家對每一類消費者收取的價格剛好都處於該消費者的支付意願,得到消費者剩餘的最小化,商家獲得最大化的利潤。

人們願意爲數字內容付費的意願有多少?

在廣告補貼的免費模式下,均採用統一的免費定價模式,顯然無法實現有效的差異化定價。對於極具靈活性的文化創意產品和服務來說,仍有很大空間的消費者剩餘有待挖掘,是極爲適合差異化定價模型的一個行業。

事實上,差異化定價模式是粉絲經濟學的重要特點之一,即通過滿足不同忠實粉絲的需求提供服務。而文化創意產業的內在屬性和粉絲經濟學天然契合,因爲文化創意產品對於不同的人來說價值不同,尤其是對於鐵桿粉絲來說,可能願意支付更高的溢價購買偶像的產品。

Kevin Kelly

正如《連線》雜誌創始執行主編凱文·凱利(Kevin Kelly)所言,「鐵桿粉絲是那種會購買你所有的作品的人。比如,他們願意驅車 200 英里來聽你唱歌;即使已買過你的書,他們還願意掏錢購買你出版的精裝本、平裝本和有聲讀物全套;他們願意掏錢購買 DVD 版的 YouTube 頻道『最佳』視頻;他們每月會來參加一次你組織的聚會。」

「如果有差不多 1000 個這樣的鐵桿粉絲,即使你不一定會大富大貴,但至少不再需要爲生計發愁了。」

按照凱文·凱利《一千個鐵桿粉絲》理念,任何從事創作或藝術工作的人,藝術家、音樂家、攝影師、工匠、演員、動畫師、設計師、或作者等,只要能獲得一千位忠實粉絲就能維持生活。

a16z 合夥人 Li Jin 則認爲,實際上只需 100 個真粉絲就夠了,創作者可以對受衆群體進行細分,然後以不同的價格提供量身定製的產品和服務。按照她的說法,人類目前正處於一種從僱傭制解綁的趨勢中,許多人正從公司僱傭關係轉向獨立的個體化生意。這也是她一直關注的創作者經濟。

事實上,免費已不是最佳的模式,有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人們願意爲數字內容付費。大多數傳統的新聞出版物都成功地建立了付費平臺,《華盛頓郵報》、《金融時報》、《Business Insider》、《華爾街日報》,以及常常作爲經典案例被提及的《紐約時報》(目前其訂閱收入是廣告收入的兩倍)等均證明了訂閱模式的可行性;Spotify 月活躍訂閱用戶佔用戶總量的一半。

互聯網產品開始探索多元的變現模式

既然廣告模式不靠譜,那不如直接從消費者那裡賺錢。

事實上,Web 2.0 的一些平臺和工具提供商已經意識到這種變化,在爲平臺的核心用戶——創作者打造廣告之外更加多元 的變現模式

比如世界最大的 UGC 視頻平臺 YouTube,從最初只有廣告分成,到目前已經爲創作者提供包括品牌合作、直播打賞、店鋪、付費訂閱等多種變現渠道了。抖音海外版 TikTok 在今年 7 月發佈了一個創作者基金,計劃投入 2 億美元扶持這個創作者計劃,同時將發佈一個類似 Bits 的小費機制。

此外,相比 Medium 模式,Substack 這樣的創作者平臺往往更能吸引創作者,因爲它爲內容創作者提供了一種自主設置定價權的方案,允許創作者自主設定價格,通常內容創作者可自行設置按月訂閱模式(每月至少 5 美元),而平臺方 Substack 會從中抽取 10%的費用。

Patreon 是另一個值得一提的粉絲付費訂閱模式平臺。定位創作者贊助,Patreon 允許創作者開設自己的會員計劃,創作形式相當廣泛,包括但不限於攝影、色情遊戲開發者、獨立音樂人、YouTube 雜談節目主持人、視頻導演、繪畫、寫作者等形式,贊助機制主要由創作者自行設置,非常靈活,可按月付費、按件付費、以及爲粉絲提供更多權限的高級功能,一般來說,費用越高享受的權限和回饋也越多,當然,創作者也可以純分享免費內容提供給讀者,或是發表創作獲得贊助盈利,甚至獲得穩定收入靠此爲生。

比如《比特幣標準》(The Bitcoin Standard)一書的作者、經濟學家 Saifedean Ammous 在 Patreon 上開設了自己的會員計劃,共分 3 個檔位,前兩個檔位分別是每月 25 美金和 50 美金,享受相同的權限,包括允許贊助者直接訪問正在寫作中的書稿,參加線上直播課程,加入網絡論壇和 Telegram 群等;最高檔位爲每月 300 美金,除了覆蓋前兩個檔位的權限外,還可提供一月 1 小時的奧地利經濟學課程和比特幣最新研究的私教課。

當然,也有可能粉絲根本不求具體的回報,純粹只是爲了出資支持創作者完成某項想要完成的事情,因此,Patreon 某種程度上有點不太像買賣關係,更像是一方心甘情願出錢贊助,另一方通過回饋表達感謝,少了買賣關係的那一種強制性。

諸如 Substack 這樣的將消費者與創作者直接連接的一系列新興平臺,賦予創作者一種定價權,基於該價格可形成一個市場,市場中的消費者通過買單表決該產品是否具有價值。如果他們願意爲此買單,則形成一個基於該作品的價值市場。

也就是說,隨著越來越多這類平臺的出現並被創作者逐漸採用,原先處於大型組織中價值難以被量化的個體,可由這些市場來爲自己的作品形成自由定價

加密金融和債券代幣化

一種更爲徹底的改進是,以創作者未來收入作爲價值支撐發行債券,粉絲可購入債券並允許他們進行交易,這可追溯至互聯網音樂人先驅 David Bowie 發行的「鮑伊債券」。

1997 年,華麗搖滾音樂人 David Bowie 曾推出「鮑伊債券」(Bowie Bonds),將自己在 1980 年以前發行的所有專輯的版稅作爲擔保發行債券,這些債券後被美國保德信保險公司(Prudential Insurance Company)以 5500 萬美元買下。這項 10 年期債券利率爲 7.9%,較市場基準利率美國公債利率高約 1.5 個百分點。

在當時,這筆交易對鮑伊來說相當有利的,因爲這讓他不必放棄自己歌曲所有權的情況下,就可以預支十年版稅和授權費收入。

社區代幣爆發前夜:這是加密金融最有潛力對接現實世界的增量市場

這是一次大膽的金融實驗。在此之前,將流動性不足的資產包裝成債券的做法只是在住房和汽車抵押貸款中十分普遍,但 David Bowie 首次將這種方式用於音樂版權上,開創性地將知識產權包裝成金融產品。此舉獲得不少金融專家的讚歎,因爲他真正懂得知識產權的價值。

加密金融及其一系列加密經濟基元的興起,可將知識產權的「價值發現」放到最大。以籃球運動員斯賓塞·丁威迪(Spencer Dinwiddie)爲例,他曾發起一項名爲 Gofundme 的衆籌活動,目標金額爲 2,625.8 BTC 等值美金(摺合 2460 萬美元)。

這項衆籌是以他的 NBA 合約收入作爲支撐,基於以太坊發行代幣化債券,提供給球迷粉絲們購買和投資。在和 NBA 官方組織幾個月博弈之後,Spencer Dinwiddie 通過此次活動提前獲得 3400 萬美元合同收入中的 1350 萬美元,作爲回報,投資者可獲得每月 4.95%的利息,並有機會加入他的全明星週末活動。

本質上,這是一種將債務代幣化的方式,相比於找機構借錢,球迷可以成爲投資者,可爲球星們開闢額外的資金來源,以及與粉絲進行更加多元的互動。對於球迷來說,這項計劃可以讓球迷「押注」球員的成功,並通過球員未來的表現賺錢。

以粉絲爲導向的價值發現平臺

隨著加密經濟持續發展,互聯網也開始從 Web 2.0 向 Web 3.0 轉型,無論是內容創作、音樂發行、平臺類基礎設施,還是各種不同功用的工具類產品,圍繞創作者社區經濟的生態正在逐步完善。

社區代幣爆發前夜:這是加密金融最有潛力對接現實世界的增量市場

Zora:幫助限量發行者捕獲二級市場的高額溢價

Zora 是一個爲創意者和設計師提供以加密代幣形式發佈限量產品的平臺,允許創作者將限量版藝術品和商品以加密代幣的形式發行,該平臺上發行的一枚代幣承諾兌換現實世界中的一件真實產品。

如果想發行 100 雙限量版的運動鞋,就會生成 100 枚特定的代幣,這些代幣可通過互聯網出售和交易,從而可實現實物產品以公開市場的供求動態定價。

隨著買賣操作和交易,這些代幣的價格會上下波動。這意味,在將該代幣兌換爲實際產品之前,持有者仍可將其賣出獲得上行收益,當然也可能虧損,由此產生的交易費將歸創作者所有。當一枚代幣最終被兌換爲實物,該代幣就會被銷燬,並永遠從市場中刪除,此時創作者將以當時代幣的價格獲得此商品的收入。

Zora 想要做的就是通過重塑限量商品的買賣模式,幫助創作者 / 品牌方捕捉二級市場中產生的高額溢價,比如,Kanye x Adidas 的聯名系列 Yeezys 定價僅爲 220 美元,但由於供不應求,導致在 StockX 這樣的二級市場上被炒到原價的 10 倍,不過這些高額溢價全都落入黃牛黨的口袋。藉助 Zora 這樣的平臺,創作者可以創建自己的市場,以實現真正的價格發現,並且從隨後的二級市場交易中捕獲價值。

Zora x RAC

當然,最值得一提的經典案例莫過於化名爲 DJ RAC 的格萊美獎得主 Andre Anjos 在 Zora 上發行的限量版個人代幣 TAPE,每一枚 TAPE 代幣代表的是 RAC 最新發表的第三張錄音室專輯 BOY 的磁帶版 。TAPE 代幣基於聯合曲線定價,初始價格爲每枚 20 美元,最終熱賣,價格迅速上升到數百美元。

社區代幣爆發前夜:這是加密金融最有潛力對接現實世界的增量市場

目前,與發行價相比,TAPE 代幣已上漲 83 倍,售價爲 1698 美金。

社區代幣爆發前夜:這是加密金融最有潛力對接現實世界的增量市場

這一個案例向我們證明了基於加密經濟基元發行個人代幣和建立粉絲社區並以此維生甚至賺錢是可行的,更重要的是,RAC 還踐行了社區所有權經濟,向忠實粉絲和社區分配了個人代幣 RAC,讓我們看到了粉絲代幣經濟不僅是理論上自洽,而且有落地的可能性。

社區所有權經濟

互聯網讓世界變平了,世界各地的人們,無論身在何處,都可能基於共同興趣話題在線談論,而加密經濟和 Web 3.0 的興起,讓人們無論身在何處,都可以因爲持有同一種代幣成爲利益共同體,並根據自己投入的貢獻獲得該系統的激勵。

想象一下這樣的場景,有著敏銳嗅覺的你,看好某位創作者的未來發展潛力,那麼你可以通過購買其發行的社區代幣擁有這個項目的一部分,類似於購買某個公司的股票押注公司的未來,一旦這個項目在未來取得成功,就會直接反應在代幣價格上,作爲粉絲的你,不僅分享偶像的成功,甚至還可以對其收入和職業方向擁有發言權。

這就是所有權經濟。

在社區所有權經濟中,整個社區創建者是一個利益共同體,大家齊心協力一起開發和推廣產品。在一個創作者社區中,社區成員和創作者是一樣重要的,在一個去中心化協議社區中,協議的用戶群與開發者一樣重要,在一個發幣項目中,社區代幣的持有者發行者一樣重要。

而有了加密經濟基元、創作者基礎設施平臺的興起及其隨之而來的一些 Web 3.0 工具,讓所有權經濟落實到現實層面成爲可能。

大多數社區代幣都是基於以太坊上的 ERC-20 格式,這意味無需許可就可對其進行交易,這些代幣會產生一個自然的市場。對於社區成員來說,只需持有該社區發行的代幣,就意味參與了這個社區,該社區任何相關成就都會反應在幣價上。對於社區忠實粉絲來說,可以投入大量時間和精力賺取代幣,獲得應有的回饋。當然,也可以在不參與社區的情況下直接參與市場,通過投入金錢購買代幣,也就是說,即使不是忠實粉絲,你也可以押注某人未來賺取收益,押注某個創作者的未來就跟購買股票投資一家公司沒有分別。

在 RAC 的案例中,RAC 採用了和 Uniswap 一樣的追溯式代幣分發機制回饋忠實粉絲,向包括 Bandcamp、Patreon、Twitch 等在內的平臺支持者們空投了大量 RAC 代幣,這些粉絲要麼是付費會員(意味有付費的意願),要麼是周邊購買者(意味是忠實粉絲),又或者是用 TAPE 代幣兌換過磁帶實物的人(意味不是投機投資者),這就是凱文·凱利所描述的那種願意掏錢購買你出版的精裝本、平裝本和有聲讀物全套和購買 DVD 版的 YouTube 頻道「最佳」視頻的鐵桿粉絲。顯然這是非常值得的一次空投,因爲它將之前最有價值的用戶都納入自己的社區價值體系中。

社區代幣爆發前夜:這是加密金融最有潛力對接現實世界的增量市場

在所有權經濟中,代幣不僅僅是一種金融投資工具,更重要的是,它是一種權益代幣。比如,發行人可設置分級社區成員模式,要求錢包中持有一定數量的代幣,才可訪問某個 Discord 頻道、閱讀某些社區專屬內容、獲得限量贈品和體驗早期發佈等專屬權益。由於所有權可在鏈上驗證,因此驗證是否擁有訪問權是十分簡單的。如今已有了類似於 Syndicate 這樣的 Web 3.0 社區聊天應用,可以一種無需信任的方式驗證資產所有權,比如,可使用 Syndicate 創建一個 Chainlink 大鯨社區,那麼可以將聊天群組的參數設置爲至少持有 1000 個 LINK 代幣才能加入該群組。

社區代幣爆發前夜:這是加密金融最有潛力對接現實世界的增量市場Syndicate 用戶界面

所有權經濟讓個體成爲社區的一部分,不僅表現在經濟權益、專屬獲得的內容,而且作爲社區的個體單位還可讓自己的意見被更好地傾聽,這主要通過治理投票實現。所有這些要素,都會激勵社區的最小成員單位——個體成爲一個社區的積極參與者和佈道者。

社區代幣發行平臺 Foundation、 RollFyooz

Foundation 是另一個定位藝術家和設計師的代幣發行平臺,由 Dharma 前產品設計 Matthew Vernon 創立。和 Zora 類似,Foundation 允許藝術家發行代表實物的 ERC-20 代幣,之後可將代幣在二級市場上出售,也可以兌換成實物。和 Zora 在 Uniswap 平臺上出售代幣不同,Foundation 選擇開發自己的協議,以使定價模型更適合藝術品銷售,比如,Foundation 平臺上發佈的作品每一次由二級市場交易所產生的交易費都將歸藝術家所有。和 Uniswap 一樣,Foundation 也採用聯合曲線定義供應量與價格的關係,但允許設計師自定義設置代幣銷售的低和最高價格,這可解決 Uniswap 平臺上最後幾件商品由於價格太高用於無法銷售出去的難題。

Roll 是最早涉足此領域的平臺類產品,作爲一個面向創作者的社群代幣發行平臺,Roll 的目標是幫助內容創造者與粉絲之間建立貨幣化關係,致力於向住在互聯網社區居民的引入社群代幣技術棧,讓創作者及其粉絲可以輕鬆賺取、花費和交易社區代幣。

Roll 通過爲社區平臺提供一套工具集,讓發行、分發自己的社區貨幣變得簡單,同時,發行者還可自定義貨幣的價值,也就是說,貨幣的獲取方式和消費方式都由發行人自行決定,從而讓社區主體捕獲價值。

Roll 由 Bradley Miles 和 Sid Kalla 創建,倆人曾就就職 CoinDesk。目前已獲得兩輪融資,總融資資金達到 270 萬美元,首輪投資機構包括 BitMEX 首席執行官 Arthur Hayes、互聯網名人 Gary Vaynerchuk 創辦的 VaynerX、風投基金 Techstars Ventures、Hustle Fund、Techstars NYC,以及第二輪中的 iFabric Ventures、IOSG Ventures 和 William Mougayar。

和大部分加密項目不同,Roll 沒有發行自己的代幣,但在產品增長和創作者引入上,一直在有條不紊的前進,Roll 目前已引入 300 名創作者入住,並引入了諸如 Akon 這樣的明星說唱歌手在 Roll 上發行個人代幣,今年 9 月該平臺上發行社區代幣總市值已接近 2.5 億美金。Roll 明年還會陸續與一系列音樂人、創作者和組織合作,將允許這些組織和個體基於 Roll 基礎設施和 API 創建社區代幣。

社區代幣爆發前夜:這是加密金融最有潛力對接現實世界的增量市場

Fyooz 是最新崛起的一個社區代幣發行平臺,允許普通人生與投資藝術家、品牌、人才等項目,並可分享自己偶像事業的成功,不僅是職場上的成功,也包括在經濟上的成功。值得一提的是,Fyooz 由強大社群基礎的去中心化自治組織 DuckDao 孵化,這意味 Fyooz 有著吸引粉絲的社區基因。

社區代幣爆發前夜:這是加密金融最有潛力對接現實世界的增量市場

目前爲止,Fyooz 已通過和兩名說唱歌手 Lil Pump 和 Lil Yachty 合作吸引了人們的注意。其中, 說唱歌手 Lil Yachty 發佈個人代幣 YACHTY,該代幣以 15 美元的價格在 22 分鐘內售罄。根據 Fyooz 應用顯示,這筆交易總共產生了 276,006 美元的收入。YACHTY 代幣持有人擁有與 Lil Yachty 相關的多種獨家權益,包括獲得 Lil Yachty 母親 Venita McCollum 準備的盲盒(Venita McCollum 曾出版「培養一名說唱歌手」一書),獲得 Lil Yachty 職業生涯中的個人物品,並與他一起參加在線派對。另一名說唱歌手 Lil Pump 計劃在 2021 年早期在 Fyooz 上發行個人代幣 PumpCoin。PumpCoin 將允許粉絲直接與說唱歌手本人進行交互,並以其他未指定的方式與 Lil Pump 進行互動。由於 SEC 規定,PumpCoins 僅在美國境外可用。

當我們說到所有權經濟時,不僅僅侷限於創作者,實際上可適用於更廣義的創作者,即那些貢獻無論是時間、精力還是金錢成爲某個社區一部分,並通過持有社區代幣押注其未來,比如去中心化自治組織 Duckdao 和 DXdao 以及 Karma DAO

社區代幣是泡沫嗎?

加密貨幣和區塊鏈經常被人詬病是泡沫、騙局和傳銷,因爲它沒有對接現實世界,甚至有人認爲,沒有增量市場的加密貨幣和區塊鏈只能靠零和博弈得以維繫,隨著時間發展最終會破滅歸零。不過,我們認爲,在現實資產上鍊方案完善之前,社區代幣或許會可成爲最有潛力對接現實世界的增量市場之一。

爲什麼這麼說?

和 ICO 發幣不同,社區代幣是有一定價值支撐的,只是這種價值在 Web 3.0 之前是無形的,它最多以廣告收入的形式被攤薄在互聯網平臺上。一般來說,粉絲代幣發行者都有一定的人氣,其發行的代幣本質是是由發起人的聲望背書,其發行方式也是一種公平分配,一開始代幣發行時代幣並沒有價值,創始人會通過自定義規則進行初始分配,並自己保留一部分,只要有粉絲願意買單,就會產生價值,而人氣越高的發行人,該代幣的價格會越高。

相比實物上鍊,鏈聞認爲,這種原生於互聯網社區中的價值更易於捕捉。有了一系列簡單易用的代幣基礎設施、各種 Web 3.0 工具,以及最爲重要的,向非加密原住民的創作者科普社區代幣的好處和用例,並幫助他們將分散在各個互聯網平臺上的社區價值抽離出來,歸還給價值創造主體——社區發起人及其社區成員。而這正是 Rally、Roll 還有 Fyooz 這樣的平臺目前正在努力嘗試的事情。

參考資料

交易所特色操作教學推薦碼連結優惠
Bybit豐富的衍生品交易https://bit.ly/3KuuOn4註冊即享新手儲值禮!
OKX交易種類眾多,功能齊全的前幾大交易所https://bit.ly/3Y0YH4X獨家盲盒獎勵
MAX可以使用台幣出入金
(台灣交易所)
https://bit.ly/3Hwb95K6 個月內 20% 手續費折扣,質押平台幣 MAX 最高可享 60% 折扣
幣安全球最大交易所,幣種與理財產品齊全https://bit.ly/3CqVOzz終生 20% 手續費折扣
派網提供「網格交易」、「期限套利」等機器人操作終生 20% 手續費折扣
Bitfinex被動收入首選,提供自動放貸功能(年化5-30%)https://bit.ly/3Kebs8u終生 6% 手續費優惠

本文不構成投資建議,虛擬貨幣波動大請謹慎小心

掌握虛擬貨幣、區塊鏈大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