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來越多的內容創作者開始意識到中心化存儲的潛在風險,為了使自己創作的作品不會因某個中心化節點的失敗而徹底消失,人們開始嘗試將自己的文章保存到使用 Arweave 作為永久存儲媒介的 Mirror 平台上。
那麼,Mirror 上的文章是如何被保存到 Arweave 上的?在 Mirror 上存儲的成本由誰來承擔?用戶又該如何驗證其文章是否真的被永久存儲呢?
帶著這些問題,我們對 Mirror 的整個產品使用過程進行了體驗。在下文中,我們將對這些問題進行詳細的解答。
目錄
Mirror 如何保存創作者的文章?
在回答這個問題前,我們首先需要分清 Mirror 在保存用戶文章時使用的兩類 Web3 組件。一個是用於對文章進行永久存儲的 Arweave,另一個是用於對文章進行確權與交易的 NFT 鑄造平台以太坊主網。
Mirror 的存儲組件:Arweave
Arweave 是一條針對存儲進行了底層性能優化的公鏈,因此用戶在 Arweave 鏈上存儲數據的成本相較其他智能合約公鏈平台有極大的降低。同時,鏈上存儲的特徵保證了在 Arweave 之上存儲數據的永久性,因此,基於 Arweave 的存儲模式也常被歸類為永久存儲。
那麼,在 Mirror 上寫作的文章,是如何被永久存儲到 Arweave 上的?
我們打開 mirror.xyz 的首頁,連接 Metamask 錢包進行簽名後來到首頁
直接點擊 Entries 後進入文章的編輯頁面。輸入標題和正文內容,然後點擊右上方的 Publish 按鈕。
稍等片刻,我們的測試文章便在 Arweave 鏈上進行了存儲。重新打開剛才的文章界面,可以看到,在輸入的文章內容之下,已經出現了 Arweave 上的交易哈希,點擊後可以直接使用 viewblock 瀏覽器對交易進行驗證。
文章的上鏈一般需要幾分鐘的時間,所以如果你打開後顯示的是這個介面也不用擔心,稍等片刻就好。
我們重新刷新一下界面,可以看到交易已經成功確認。
在這筆交易的瀏覽器界面中,我們可以看到交易哈希,交易金額等訊息。但是與以太坊交易邏輯不同的是,在 Arweave 中,添加存儲內容的交易並不需要有明確的交易接收地址,因此右側的轉入地址為空值。同時對於存儲型的交易,還會在介面中間位置顯示存儲內容連結。
我們可以點擊中間這個連結,看看文章的具體保存形式。
在新打開的連結中,可以看到剛剛輸入的正文內容以及文章標題。除文章內容外,其餘主要為文章格式與簽名等訊息。可見,剛剛創建的文章已經被永久的保存到了Arweave 的鏈上。
那麼,如果用戶後續繼續對文章進行修改,那麼修改的內容是否也會被永久保存呢?我們繼續進行測試。
點擊上方的編輯按鈕,重新回到文章的編輯介面。
在文章下方隨意添加一段文字,然後點擊右上方的保存按鈕。
稍等片刻,我們看到文章已經經過了更新。而且,在文章底部的 Arweave 交易哈希也已經發生了變更,我們點擊連結進入瀏覽器界面。
可以看出,新的交易哈希與區塊高度等等信息都已經發生了變更。說明我們在保存文章修改的時候,Mirror 會在後台自動對新的文章進行二次上儲存鏈。我們點擊存儲連結檢索存儲的具體內容,可以看到,更新的文字已經重新提交到了Arweave 的鏈上。
可以說,Mirror 的存儲邏輯是十分可靠的。只要用戶點擊發布或保存按鈕,Mirror 系統都會自動發起一筆交易,對整個文本重新進行鏈上保存。除了交易的確認時間受限於 Arweave 的性能需要用戶等待幾分鐘以外,其餘整個 Mirror 的使用體驗,可以說與 Medium 等中心化寫作平台無異。同時免費支持鏈上存儲的特點,使得 Mirror 成為了目前最好的 Web3 寫作平台了。
但我們知道,任何一筆鏈上交易都是有成本的。剛剛我們在保存的過程中並沒有彈出錢包交易確認頁面,那麼這些存儲成本是由誰來支付的呢?
我們重新檢查剛剛兩筆交易的訊息,發現兩筆不同的交易都是由同一個地址「Ky1c1Kkt-jZ9sY1hvLF5nCf6WWdBhIU5Un_BMYh-t3c」發起的。點擊地址鏈接,進入到該地址的瀏覽界面。
通過該地址的交易記錄,可以推測出該地址大概率屬於 Mirror.xyz 官方所有,專門為用戶向Arweave 網路提交存儲交易信息。以剛剛我們進行的一筆交易為例,交易總共花費了 0.00004203AR,佔用了 1.07K 的鏈上存儲空間。如果按照單個 AR 價值 50 美元計算,這一筆交易 Mirror 對用戶的補貼成本大概是 0.002 美元。
當然,如果用戶的文章更長,修改保存的次數更多,Mirror 支付的相應補貼成本也會越高。
Mirror 的確權組件
將用戶的創作內容進行鏈上永久存儲,僅僅只能保證這些作品不會消失,但是依然不能幫助創作者進行確權並產生經濟收益。因此,在存儲的同時,我們需要另一組 Web3 組件,以便對存儲的內容進行確權,也就是人們常說的將內容鑄造為 NFT 格式的資產。
這一步,Mirror 選擇了相對成熟的以太坊主網進行處理。只要我們在保存文章前勾選右上方的 NFT 按鈕,便會直接跳出錢包的確認界面。整個體驗與大家熟悉的鑄造 NFT 流程基本一致,因此本文便不再進行過多介紹。
經過剛才的體驗可以看出,用戶發布一篇 Mirror 文章,一共會涉及到兩次上鏈的過程。一次是內容本身在 Arweave 鏈上進行永久存儲,成本由 Mirror 官方進行補貼,另一次是在以太坊以 NFT 的形式進行確權,成本由用戶自己支付。
基於Mirror 的兩個存儲試驗
上文中我們提到,用戶通過 Mirror 在 Arweave 上永久存儲文章的成本,目前依然由 Mirror 官方進行補貼。那麼,有沒有可能利用目前 Mirror 免費存儲的特點,在自己不需要支付 AR 作為存儲成本的前提下,將 Mirror 作為一個免費的永久存儲硬碟,保存個人的照片等圖文資料呢?
下面我們將對 Mirror 進行兩次極限測試,看看其存儲機制背後的底層邏輯到底是什麼樣的。
使用 Mirror 永久存儲《清明上河圖》
我們從維基百科下載了《清明上河圖》的高清掃描版,總大小為 104M。
在上傳之後點擊保存按鈕,稍等片刻,進入交易瀏覽界面。
似乎不太對,怎麼總存儲空間只佔用了 1.25KB?
點開具體的存儲內容連結,可以看到圖片的存儲部分被替換成了一個中心化的網址連結(https://images.mirror-media.xyz/publication-images/jHh43U86fDtX6qEQUJO5q.jpeg)。
可見,Mirror 中所謂的永久存儲,其實只是針對文章中的文字部分。而諸如視頻、圖片等佔用存儲空間較大的多媒體內容,Mirror 依然選擇了中心化的存儲方案。如果未來 Mirror 提供的託管服務停止運行,用戶在文章中添加的圖片等多媒體內容依然有可能會從網路中徹底消失。
使用 Mirror 永久存儲《資治通鑑》全文
既然永久存儲大型圖片的嘗試沒有成功,那麼我們再來試試 Mirror 對存儲大型文字訊息有沒有大小限制。
我們找來了記載著我國自戰國到五代後周,總共一千三百餘年中國歷史的《資治通鑑》全文。下載後的 txt 版本文件大小為 9.4M,共計約三百萬字。我們將全文進行複制並插入到 Mirror 的編輯頁面上,點擊 Save 按鈕提交。
然後…… 沒有成功。
又進行了幾次嘗試,依然沒有成功(見右下角錯誤提示)。
看來 Mirror 對字數還是有總量限制的。我們不斷對文章進行刪節,一直刪減到約 23 萬字後(周威烈王二十三年——漢成帝河平四年),提交成功了。
從瀏覽器中可以看到,這筆交易一共佔用了 Arweave 鏈上共 849.73KB 的存儲空間。同時支付了 0.00016407AR 的手續費,以 50 美元單價計算,約為 0.008 美元,成本僅是上一筆的 4 倍,並沒有如預期出現顯著的增加。
可見,Mirror 使用Arweave 保存文字訊息的效率與成本還是可以接受的。雖然目前 Mirror 對文章的總字數有一些限制,但對於普通用戶來說,拿 Mirror 平時記個日記之類的還是足夠用了。
經過剛才的兩次試驗,利用 Mirror 的存儲補貼活動免費使用 Arweave 存儲空間的計劃基本失敗了。但由此我們也可以看出,Mirror 通過主動補貼用戶存儲成本的方式,將用戶使用 Arweave 進行永久存儲的操作進行了最大程度的簡化。用戶不需要購買 AR 直接支付存儲費用,也不需要安裝 Arweave 特定錢包並學習與一條全新的公鏈進行交互。
雖然存在一些限制,但可以說 Mirror 在整合了 Web3 永久存儲組件的同時,最大程度的保證了產品的使用體驗。從產品設計的角度來說,Mirror 可以說是找到了目前結合 Web2 與 Web3 各種組件的一個較好的平衡點。
Mirror 的創新與局限
經過剛才的試驗後,讓我們重新回到對 Mirror 產品的討論。可以看出,結合了免費永久存儲功能的 Mirror 已經不再是 Medium 簡單的複製品。且其在保證用戶產品使用體驗的同時,兼顧並儘量融合了一些成熟的 Web3 組件。但不得不承認,如果以真正可以承載上千萬用戶使用的 Web3 產品的標準來評價,目前的 Mirror 依然存在著以下一些明顯缺陷:
1.Mirror 依然不是完全的去中心化永久存儲,而是結合了部分中心化託管機制的混合型存儲平台,保存在 Mirror 平台之上的媒體文件依然承受著丟失的風險。當然這個問題需要等待行業的存儲基礎設施的進一步發展才能逐步解決。
2. 由於 Mirror 對用戶的存儲成本進行了補貼,在失去了通過經濟機制對用戶存儲進行調節的手段後,必然需要採取一些行政上的限制措施,防止惡意用戶利用免費漏洞對 Mirror 平台進行攻擊。因此 Mirror 不太可能做到完全的開放,會在機制上有一些限制措施(如字數上限等)。
3. 使用以太坊主網鑄造 NFT 進行確權的成本過高,無法做到大規模普及。這使得大量文章內容的存儲與真正的用戶所有權相脫節,難以進行後續的流轉及商業化運作。正如 Arweave 的創始人 Sam Williams 所說:「Not your key, not your voice.」這些沒有被NFT 確權的內容,全部由Mirror 控制的錢包公開存儲在 Arweave 之上,雖然在存儲的過程中註明了用戶的以太坊地址,但離真正由用戶完全掌握的資產形式,還有一定的距離。
4. 目前由 Mirror 官方設計的激勵機制,依然將用戶鑄造的 NFT 視為收藏品進行處理。作者的最終激勵大小與文章的 NFT 收藏次數直接相關。不同於目前經過驗證的以流量變現進行激勵,或依據文章內容質量進行激勵(如論文引用量)等方式,Mirror 採用了收藏品的邏輯激勵創作者。然而這種模式尚未經過較長時間的檢驗。其能否支持平台未來的大規模使用,可能還需要不斷地試錯與調整。
5. 缺少內容索引與流量入口。許多人使用 Mirror 的第一個問題是,如何找到發佈在 Mirror 上的優質文章?當前的 Mirror 更像一個原始的數據庫,作者依然需要依賴其他平台如 Twitter 對文章進行分發與導流。Mirror 目前還缺少一個聚合內容的優質前端,當然,這個工作或許可以依靠 web3 的方式,由社區逐漸完成。
Mirror 無疑是當下可以找到的使用體驗最好,最為去中心化的寫作平台。Mirror 的出現,在某種程度上使我們看到了未來基於 Web3 技術構建的新互聯網的雛形。雖然受制於當前基礎設施的成本等瓶頸,Mirror 在產品上還無可避免的存在一些缺陷。但相信隨著 Web3 底層技術的發展,這些問題都會逐步得到解決。
同時,本文也將同步發表在 Mirror 上並鑄造為 NF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