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章來源於胖車庫 ,作者胖車庫之喵比 ter
今天這篇文章會比較長,關於最近一些連續性的思考過程。(答應我讀到最後,因為有賞金計劃?)
我最近讀了以下幾個資訊:
1/ Naval 和 Balaji 在 Clubhouse 對於 Open Social Protocol 的討論
2/ Jess Walden 對為什麼「NFT 是構建媒體鏈的最佳載體」的相關討論
3/ Jack Dorsey 領導的去中心化推特項目 Bluesky 的最新進展,61 頁的行業報告
目前拋出的一些觀點其實每個都可以成為一個研究課題,但我目前在文章中討論的話題是:
?開放社交協議會帶來那些好處和改變?
?什麼是媒體鏈?
? NFT 和 Roam 或 Twitter 等媒體可能的結合
為什麼要討論這些話題?
首先,開放性社交協議還沒出現,它旨在為所有「媒體」制定一個標準;
然後,媒體鏈可以把所有不同形式的媒體串起來,資訊、數據和知識就可以標價;
然後所有生產和消費它的人們就可以直接交易了,並從一次性消費關係延伸到所有權關係。
不只是那 1% 的頂流享有一切,而是 99% 的創作者能通過 crypto,通過網路效應真的「產品化自己」。
Naval 和 Balaji 對開放社交協議的討論
Naval 在之前的 tweets中說過:互聯網其實是構建開放社交協議過程中的一個臨時性 bug。起初,互聯網轉移數據,接著它轉移稀缺性(比特幣),再接著轉移計算資源(以太坊)。接下來,到轉移社交身份和社交圖譜的時候了。
這個協議應該像比特幣一樣是「有狀態」的,因為以往的傳統互聯網協議的無狀態性導致像 Facebook、Twitter 這樣的商業公司可以去儲存狀態,提供中介服務。
回歸協議的原因之一是:互聯網雖然沒有國界,但是控制互聯網的人是有國界的。最終我們需要一個規範化的社交「協議」來存放所有的社交數據,未來將不會有「控制」互聯網的人,未來的油管、B站、微博推特將建立在勝出的開放社交協議(Open Social Protocol)上。
到那個時候,一些具有超級影響力的 KOL(比如 Naval、Elon Musk、Jack Dorsey)將會帶頭獨立於平台存在,不管他們在哪裡,粉絲都可以找到他們,平台無法決定他們的去留,無法剝奪他們與粉絲的聯繫,這就是去中心化社交的魅力。
你不需要在 Twitter 上關注 Naval,而是關注一個區塊鏈上的地址,它就好像一個人留在在虛擬世界的蟲洞?️ ,它可以出現在任何地方。
“如果某個平台下架了我的一切,你可以通過那個➡️ 馬上在新的地方找到。” ——Naval
另外一個去中心化社交媒體的優勢是自帶支付屬性。突然想起我之前寫的:NFT 會是一種生長於金融而繁榮於社交的東西(NFT will be something that grows in finance and thrives in social.),消費即支付,支付即所有(Ownership)。中間商無法奪去創作者在粉絲那裡獲得的創作收益,一切都是 P2P 地進行。因為需要承認的是,Youtube 和抖音確實抽走了創作者應得的大部分收益。
去中心化社交媒體應該是可編程的,不再受限於單一公司做的一個客戶端。在未來,將會有 100 多個客戶端相互競爭,都使用相同的底層去中心化社交協議。
至於經濟價值是一個非常值得預測的話題。Naval 說去中心化社交媒體將創造數萬億美元的價值,但這些價值不會全部流向灣區的幾家公司。這個野心的天花板是:它將由平台的所有用戶決定,誰創造價值,誰就直接受益。沒錯,每一個吃瓜的、看劇的、轉發的、點讚的、創作的「你」,決定這個東西的價值。
看到這次討論我非常激動,好像隱隱的感覺到,這已經遠遠不再只是一些 Web3.0 的「叛逆」極客們(沒錯我指的Suji)在搖旗吶喊所謂「超前的事情」,而真正開始變成一個使命競賽——構建開放式的互聯網。
NFT 是媒體鏈的最佳載體
Jess Walden 最早提出了媒體鏈的概念,當時他的語境是在形容 NFT 的時候。他說 NFT 是媒體鏈的最佳載體,一個全球媒體的圖書館。
為什麼我們需要媒體鏈?
媒體鏈的目的在於重塑創作者與他的受眾之間的關係,目前平台的問題在於:
- 無法最大化知識/注意力的價值,直白一點說,是無法「貨幣化」創作者的工作和受眾的注意力。舉個例子,我花了很多時間做研究,寫這篇文章,我希望我的付出就能對應直接的收穫,這才是「產品化自己的意義所在」,同時如果我的受眾喜歡我,他所付出的注意力(或注意力的舉動,如點讚、打賞)能夠讓他也獲得一些「回報」,豈不是更好。
- 再進一步講,就是一種人與人之間「關係」的建立。
- 對創作者來說,我想知道誰關心我的工作,同時也不用擔心隨時被平台清退而失去這些粉絲,不管怎麼說,川大叔就挺慘的。
- 對粉絲來說,除了默默的喜歡,如果這種喜歡能夠被「證明」,受到創作者本人的認可豈不是美哉。
- 媒體搭建起的東西,不應該是一次性的消費,而應該是長久的關係,甚至是一種「所有權證明」。
構造媒體鏈的要素?
回答這個問題,我們提取目的中的幾個關鍵詞:貨幣化,關係,所有權證明。
貨幣化
貨幣化一項事物就需要一個規範化的衡量標準,一把韭菜值多少錢,這事有著標準化的共識。另外,如果能讓我看到我買的這把韭菜到我採購它之前的來龍去脈,比如他是進口韭菜,輾轉多少地方到我手裡的,我就可能更容易為它付高價錢。Jess Walden 在《Canonical Content Registry is Deprecated in Favor of Mediachain》這篇文章中說,規範數據入口 Canonical Content Registry 其實既滿足了唯一的表示形式,又滿足了與元數據掛鉤的特性。
也就是說,如果有了這兩個特性,就可能為一個媒體「定價」。
關係:網絡擴展性
具有擴展性網絡效應的事物更容易形成關係網絡。Jess Walden 說,JPG、GIF、MP3 是想法的實例。它們共享的次數越多,擁有規範開發權利的NFT 就越有價值。
於是我就想到:Roam 裡面網路效益的計量,可以通過計算區塊被引用的次數。同時對於高引用的 block,可以做成 NFT。比如 Maggie的數字花園,就可以是一種數字原創藝術。
所有權
媒體「所有權」的屬性可能是最沒有被重視的部分,在進一步思考所有權之前,我理所當然的放棄了它,我認為我只能消費,無法像擁有一個 iPhone 那樣擁有一段音樂、一本電子書、一句美妙的詩、一個觀點。Fabric-Ventures 是這樣形容數據「所有權」:
Give someone a dollar, and they will help you for a day. Give them tokenised ownership , and they will be on your side for a lifetime.
Jess Walden 說:
NFT 是體驗未來所有形式媒體的入場券,它不僅可以用來消費,同時意味著一種(包含生長性權益的)所有權。不用再依靠第三方平台就能將創作者和社區聯繫起來,創作者 / 藝術家生產即出售,用戶消費即擁有。
LatticeX 基金會的 Jennifer Jiang 在一次演講中說,分佈式金融的核心就是模塊式金融原語的智能組合。區塊鏈在此起到的關鍵作用就是讓投資者直接擁有資產。
從金融資產角度來看,現在社會中沒有人真正擁有你認為你所擁有的東西。比如買股票,拿到的不是股票,而是對帳單,證明你對某隻股票的擁有權,是交易對手給你的借條。「投資者直接擁有」 是區塊鏈技術推動的金融行業的一大創新。
? 月半賞金計劃,GOGO!
Roam for Micro Tasking — Make 1st Digital $ Together
Twitter 創始人 Jack Dorsey 2019 年一手成立「藍天」(Blusky)計劃,旨在打造一套擁有共識的社群平台標準,將現階段高度中心化的平台權力下放。
巧合的是,Jack 的話音剛落,藍天團隊就在 22 日發布了一篇題為《生態系回顧》( Ecosystem Review)的報告,旨在討論建構起去中心化社群平台的協議和應用程式。
所以,在 Mask Network 的贊助下,胖車庫將開啟第一個「月半賞金計劃」,邀請感興趣的伙伴一起合作翻譯這份「Bluesky 去中心化媒體生態系統回顧」,搬磚賺? !這個過程要在 Roamsearch 上進行。
如何加入第一個「月半賞金計劃」,請看今日第二條推送。
Dimension官網
Dimension.im
旗下產品
mask.io
tessercube.com
社交平台Github
https://github.com/DimensionDev
Twitter
https://twitter.com/realmaskbook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masknetwork
Telegram
英文 https://t.me/maskbook_group
中文 https://t.me/masknetwork_cn
Help Us by Donating Us
Bitcoin 3PRrXj1HTXDc4j9SCQZ6hovpa74iimqtgX
Ethereum 0xD71c7150962fd484a4291a193c85426Df9EaABbB
別忘記添加Mask Network 小助手加入官方微信群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