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加密貨幣領域,以太坊仍然保持主導地位,但其他替代的Layer 1區塊鏈也在不斷嶄露頭角,未來的競爭仍然充滿不確定性。
原文作者:AMBER_GROUP、原文來源:globalcoinresearch
轉載來源:火火/白話區塊鏈(翻譯)
自以太坊誕生以來,第1 層(“Layer1”)區塊鏈一直是加密貨幣領域最受歡迎的投資垂直領域之一。在市值排名前20 的加密貨幣中,超過一半是L1 區塊鏈的原生Token。事實上,“alt L1(替代的L1)”敘事是2017 年和2021 年牛市週期的關鍵主題。在對以太坊區塊空間巨大需求的推動下,許多投資者和用戶紛紛湧向容量更大、費用更低的全新L1。
然而,在2021 年Alt L1 敘事達到頂峰幾年後,以太坊仍然佔據著事實上的L1 區塊鏈的統治地位。許多其他L1 看起來就像鬼城,面臨用戶增長停滯或下降。
儘管如此,新產品的推出仍在繼續。Aptos 和Sui——去年推出的兩家大型L1——在撰寫本文時,總估值超過120 億美元。幾款新產品也即將推出,其中一些的籌得輪估值高達九位數或十位數。此外,一些現有的L1 仍然擁有強大的社區,他們有信心能夠成長為與以太坊相抗衡的L1。
不過替代L1 的爭論仍然懸而未決。因此,我們與KrASIA 合作,回答了讀者關心的問題:任何第1 層區塊鏈都可以超越以太坊嗎?
一、Layer1 概述
為了解答這個問題,我們回顧了L1 的歷史以及以太坊領先的領域。我們將L1 的範圍限制為通用的、無需許可的智能合約區塊鏈——即所謂的“ETH 殺手”。
L1 的興起可以說源於比特幣的局限性。比特幣的最初目的是作為一個無需信任的點對點電子現金系統有效地發揮作用。隨著資產本身逐漸被認為是合法貨幣,開發人員開始修補去中心化應用程式,例如在比特幣之上創建替代加密貨幣。但比特幣並沒有充分支持其平台上其他應用程式的開發,這主要是由於其有限的腳本語言和不願在網路之上添加複雜功能的社交層。之前在比特幣之上創建應用程式的多次努力都陷入了停滯。
以太坊的推出就是為了填補這一空白。它是第一個得到廣泛認可的具有圖靈完備程式語言的區塊鏈,極大地擴展了去中心化區塊鏈的設計空間。
與比特幣一樣,以太坊的核心文化優先考慮去中心化而不是可擴展性。因此,當以太坊的採用不斷增長時,例如在2017 年ICO 熱潮期間或2020-2021 年DeFi 夏季期間,網路很快就達到了吞吐量極限。網路可能會堵塞數小時,汽油費飆升,導致大量用戶無法使用。有時,一次簡單的Token轉移可能會花費150 美元的交易費用。開發人員不願意提高吞吐量限制,以免協議中存在“中心化蔓延”的風險。
因此,當以太坊遇到可擴展性問題時,出現了對替代L1 的炒作。在ICO 熱潮期間,EOS、Tezos 和Cardano 等區塊鏈籌集了數億美元,承諾更快的L1 架構。許多用於籌款的替代L1 白皮書都引用了以太坊的低TPS(每秒交易數)和局限性。同樣的模式在2021 年出現的程度較小。如下圖所示,L1 籌款的高峰期與加密貨幣的強勁採用同時發生。
1、市場狀況
儘管自以太坊以來推出了數百個L1 競爭對手,但以太坊仍然被認為是事實上的L1。顯然,以太坊是市值領先者,它在排名前50 的L1 區塊鏈中擁有超過55% 的市場份額(基於如下所示的總市值?)。但以太坊還能走向何方呢?是什麼真正推動了以太坊的溢價估值?
2、用戶:更便宜、更快的L1 勝出
用戶經常被認為是估值的驅動力,因為網路的價值被認為與用戶數量呈超線性增長(梅特卡夫定律)。
由於缺乏反女巫系統並且創建新地址相對容易,因此很難在加密貨幣中衡量真正的活躍用戶。儘管如此,活躍地址可以為每個區塊鏈的用戶採用提供良好的初步近似。
顯然,以太坊在活躍用戶方面落後。它的估值溢價並非來自用戶數量。Tron、BNB 和Polygon 等更便宜的區塊鏈都擁有更高的用戶數量。一些網路,例如Polkadot 和Cardano,活躍用戶很少,但估值相對較高。所以就本節標題問題而言,多個L1在用戶數量上已經超越了以太坊。
3、開發商
開發人員也可以作為網路健康狀況的另一個衡量標準。開發人員不僅維護和改進協議層,而且還在L1 本身之上構建用例。它們可以作為未來價值創造的領先指標。
根據Electric Capital 的開發者報告,以太坊因其擁有最多的活躍開發者總數而在同行中脫穎而出。
Polkadot、Cosmos 和Solana 的開發人員數量令人印象深刻,因為它們擁有自己獨特的程式語言。Aptos 和Sui 也因其高數字而脫穎而出,因為它們最近才推出。
4、流動性
從鎖定總價值(TVL)、DEX 交易量、交易對數量等指標來看,以太坊在網路流動性方面明顯領先於所有其他L1。自2022 年夏季以來,與Terra 的崩潰同時發生,以太坊在其他L1 中的TVL 市場份額基本穩定在60% 左右。
5、以太坊領先但並非沒有指標
為了限製本文的範圍,我們只關註一些關鍵指標。還有很多因素需要考慮。儘管如此,以太坊的估值領先顯然並非來自用戶採用。BNB 和Tron 在這些類別中以決定性的優勢獲勝。相反,以太坊在流動性和資本流動方面顯然處於領先地位。看來市場對資本的溢價高於一切。
1)分析L1 的因素
是什麼驅動了上述指標?為什麼某些鏈上的用戶較多?是什麼推動資本跨一級流動?為什麼有些L1 即使在多個熊市週期之後仍然具有彈性,而其他L1 卻被淘汰了?下面,我們提供一些框架和模型來幫助回答這些問題。
2)去中心化
我們首先要考慮區塊鏈的根本屬性:去中心化。去中心化有多種好處。一方面,更大程度的去中心化可以提高抗審查能力,幫助網路抵禦惡意攻擊。它還提高了彈性和網路安全性,讓用戶有信心通過L1 網路存儲和交易價值。我們認為,去中心化程度越高,L1 的溢價就越高。
去中心化本身是一個難以衡量的抽象概念。但我們可以使用一些因素來衡量網路的去中心化程度:
A、節點數量和節點分佈。節點積極參與網路,維護區塊鏈狀態,並根據其類型驗證和中繼網路中的交易。因此,更多的節點通常有助於提高網路彈性和安全性。如果節點更加分散地分佈在各個地區和組織中,那麼單個參與者就不太可能對網路施加影響。節點是否在同一基礎設施(例如同一云提供商)上運行或使用專用硬體獨立運行也很重要。
B.Token持有者分佈。Token持有者高度集中的風險應該是顯而易見的。通過高度集中的分佈,少數Token持有者可以決定整個網路的發展,從而阻止用戶在網路上進行交易。
C.客戶多元化。客戶端多樣性是指可用於運行節點的軟體客戶端的數量。多個客戶端提高了網路對攻擊和錯誤的彈性。如果網路僅在一個客戶端上運行,則客戶端錯誤可能會威脅整個區塊鏈。
D.中本聰係數。中本聰係數衡量系統中達到多數(通常為51%)所需的實體或節點的數量。係數越高表明去中心化程度越高,因為這意味著需要更多實體來破壞或控制系統。然而,它是一個單一的指標,可能會忽略很多細微差別。例如,Lido 擁有所有質押以太坊32% 的份額。但Lido 將權益分散在30 個節點運營商之間,無法命令運營商如何處理其權益(即無法強制惡意串通)。
E.治理模型。 鏈下治理涉及通過社區協調在區塊鏈之外進行決策,而鏈上 治理將治理直接嵌入到協議中,允許對變更進行自動的、基於Token的投票。對權力下放的影響各不相同。鏈下治理受Token持有者集中度的影響較小,但容易出現政治集中化和潛在的高參與壁壘。
F.文化。文化可以說是區塊鏈去中心化的一個被低估的方面。具有強大價值觀的文化可以幫助區塊鏈抵禦中心化風險/威脅——例如比特幣針對應用程式開發的文化防禦或以太坊聯合推動提高客戶多樣性
3)網路效應
區塊鏈中的網路效應跨越多個維度。
最明顯的網路效應之一是用戶和開發人員之間的交互,這與Web2 平台有很多相似之處。用戶增長吸引開發人員加入網路,這通常會帶來新的應用程式,創建更多用例,刺激更多用戶加入網路,等等。
網路效應還表現在其他方面。例如,像Solidity 這樣的程式語言可以創造有意義的網路效應。隨著越來越多的開發人員學習Solidity,Solidity 程式員社區不斷擴大,從而更容易找到合作者、僱用開發人員並獲得社區對問題的支持。有更多的開發者資源,例如軟體庫、工具和最佳實踐,可以更輕鬆地創建強大的智能合約。找到稱職的安全審計員更容易。所有這些都通過吸引更多開發人員並加快應用程式的上市時間來改善生態系統內的創新循環。
由於金融應用程式是加密貨幣的一個關鍵用例,因此資本網路效應也至關重要。流動性產生流動性。新的金融原語最有可能在市場規模最大、流動性最強的網路上推出。主要利益相關者的支持也增強了這些網路效應。例如,支持存款/取款的Coinbase、支持原生USDC發行的Circle以及支持託管的Fireblocks都有助於改善資本流動。
4)林迪效應(Lindy Effect)
鑑於加密資產的新生和歷史數據的缺乏,許多人經常將林迪效應視為衡量L1 成功的合適心理模型。區塊鏈存在和相關的時間越長,它繼續相關的時間就越長。L1 能夠經受住技術問題、駭客攻擊、市場波動、監管審查、競爭等無數挑戰,並且仍然擁有強大的用戶吸引力,更有能力在未來的周期中蓬勃發展。
該模型表明,相關的更成熟的L1 最終超越以太坊的可能性更大。
5)遲滯
滯後是一個描述狀態取決於其歷史的系統的概念。一旦系統設定在一條路徑上,它往往會堅持這條路徑,並且系統在其軌跡上停留的時間越長,偏差就會變得越困難。借鑒歷史很重要。
遲滯對於理解幾個L1 起著重要作用。例如,以太坊在過渡到PoS之前最初使用PoW可以說有助於其早年的廣泛參與和Token分配。對於新網路來說,複製這種類型的分佈非常困難。另一個例子,儘管FTX 在過去幾年對Solana 生態系統產生了負面影響,但FTX 早期的加入可以說幫助推動Solana 進入主流並成為頂級替代L1 生態系統。
從這個背景來看,以太坊的領先地位並不是技術優勢的結果,而是其獨特的歷史路徑、過去十年獲得的勢頭以及其選擇的複合效應的結果。與科技史上的許多其他類比一樣(例如經常被引用的QWERTY 示例),以太坊之所以能保持主導地位,主要是因為它是先行者及其獨特的歷史。
6)差異化
L1 區塊鏈通常通過提供卓越的架構或迎合特定的利基市場來區別於以太坊和其他L1。這可能涉及卓越的可擴展性、降低的交易成本、獨特的共識機制、增強的隱私功能或針對特定行業的專用工具。例如,Solana 的差異化在於致力於採用整體區塊鏈架構,以最大限度地發揮可組合性和流動性效應的優勢。Aptos 和Sui 提供Move 作為一種更安全、更直觀的程式語言,可以減少意外代碼錯誤的可能性。
6、貨幣政策
區塊鏈的貨幣政策是其成功的基石,尤其是對於第1 層(L1) 協議而言。該政策規定了區塊鏈的原生加密貨幣如何發行、分發和可能銷毀,從而影響其稀缺性和價值主張。清晰、一致、透明的貨幣政策可以增強參與者之間的信任,吸引長期投資者,穩定網路經濟環境。而且,它直接影響驗證者或礦工的激勵,確保區塊鏈的安全性和功能性。如果均衡,貨幣政策可以促進持續增長、採用和穩定,使L1 區塊鏈在競爭市場中脫穎而出,並確保其長期生存能力。
二、Layer2s
Alt L1 不再是唯一可行的擴展解決方案。Roll-ups 於2020 年10 月成為以太坊非官方的官方擴容路線圖。從那時起,它們逐漸從其他替代L1 手中奪取了份額。事實上,Arbitrum 和Optimism(兩者都是樂觀Rollups)比大多數頂級L1 擁有更多的活躍用戶和TVL。最近,Coinbase 的樂觀Rollup Base 也迅速贏得了關注。在接下來的幾年裡,ZK 的匯總也很可能隨之而來。
從更廣泛的背景來看,樂觀Rollup、ZK Rollup和特定於應用程式的匯總都是以太坊生態系統的一部分。當這些網路被納入以太坊本身時,“超越以太坊”的障礙就會變得更高。
閱讀更多:Linea 鏈是什麼|代幣空投、錢包教學、生態互動
三、結論
回答“L1 會超越以太坊嗎?”這個問題,也許是一項充滿潛在愚蠢行為的做法。技術領域,尤其是像加密貨幣這樣的新興領域,正在不斷發展並充滿不確定性。這個問題還暗示著零和思維,即一個L1 的勝利就是另一個L1 的失敗。正如沃倫·巴菲特恰當地指出的那樣:“預測可以告訴你很多關於預測者的訊息:他們對未來一無所知。”
如果迫於壓力,以太坊似乎很可能在可預見的未來保持其在L1 領域的領導地位。它引導最重要的指標,特別是在去中心化方面。作為加密領域的積極參與者,我們還看到了以太坊生態系統中圍繞前沿技術的最多創新,例如擴展解決方案、ZK 技術和應用程式、隱私解決方案、MEV 緩解/民主化等。
在當前的替代L1 中,我們認為Solana 是最有希望超越以太坊的候選者。其整體式、快速吞吐量架構與以太坊在架構上存在顯著差異。它是唯一一個擁有多個驗證器客戶端的L1。Solana 社區因過去幾年嚴重的左尾事件而變得更加堅強,是最具活力和熱情的社區之一。在這個生態系統中,我們看到了其他鏈上沒有的獨特創新,例如xNFT、狀態壓縮、壓縮NFT、Solana Mobile Stack 等。
但加密領域正處於新生階段並且不斷發展,有可能出現新的顛覆性技術。鑑於這種動態,狹隘的預測是毫無意義的。持續觀察、保持適應能力、樂於改變想法會更有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