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成資產項目 Linear Finance 的優勢是跨鏈兼容性,這爲 DEX 的使用者解決擴容和交易費用高的問題提供了可能。
採訪:Colin Wu,吳說區塊鏈作者
受訪者:Drey,Linear Finance 聯合創始人
以 Synthetix 爲代表的合成資產,是本輪 DeFi 浪潮中非常具有想象力的項目。合成資產可以成爲現實世界與加密世界的橋樑,但也剛剛方興未艾,處於起步的階段。合成資產項目 Linear Finance 試圖與幣安智能鏈等其他公鏈結合,打造一個更具兼容性的產品。如果你想了解它的基本情況並判斷是否要持續關注甚至投資其中,歡迎閱讀以下采訪。
您能否介紹一下 Linear Finance 的發展時間軸?開始、目前階段以及未來規劃?
我在 4 年前開始關注並留意區塊鏈以及加密貨幣的發展, 更是在 17 年底全職進行相關工作, 主要是替企業以通證化技術進行數字轉型,19 年年底時已經有在關注 DeFi, 看到當中巨大的發展潛力, 開始「愈陷愈深」。 那時我跟另一個創始人 Kevin 一直在聊著整個 DeFi 行業, 試用不同門類的 DeFi 應用, 瞭解到雖然市面上已經有不少借貸的協議, 可是在衍生品 / 合成資產方面卻是良莠不齊。
這個原因其實不難理解, 因爲衍生品這一塊,其實對於不論是金融還是技術上都需要更多的知識, Kevin 跟我認爲 DeFi 可以說是繼比特幣跟智能合約平臺後最大的革新, 從本質上真正地去挑戰傳統金融行業的地位, 所以便想從合成資產這一塊開始, 建立 Linear 這一個樂高方塊,去跟整個 DeFi 行業上不同的部件組合, 也就是俗稱的「可組合性」。
到了在 7 月份的時候我們終於敲定了團隊, 開始了 Linear 項目的開發, 我們從一個跨鏈角度出發, 去解決現有以太坊性能引發的各種問題, 例如是高手續費、預言機更新頻率慢引致的搶先交易、合成資產種類貧乏的問題。我們採取跨鏈而不是以太坊上的 Layer2 原因是因爲現有 Layer2 技術來說都有各自的問題,而用上跨鏈的話能最大程度去解決上述的問題,同時亦能接入不同區塊鏈的生態。
例如我們會先對接 EVM 兼容的 BSC, 以 BSC 作爲以太坊的 Layer2。現在 Linear 的代幣跟預先質押平臺已經推出,用戶可以從不同的去中心化途徑獲得 LINA 並質押以獲取獎勵。 而測試版本暫定會在十月內推出, 讓社羣試玩一下, 加上代碼審計跟除錯賞金計劃, 正式版本將於十一月推出 ! 功能主要包括 Buildr(質押生成 LUSD – 合成 Linear 平臺的美元) 以及 Exchange( 換取不同的合成質產風險敞口的地方)。後續 Linear 會加入多資產質押, 進階交易, 以及治理功能。
我們知道,Linear Finance 主要是做合成資產,請您簡單介紹一下目前這個方向的狀態、應用場景與價值?
試想像一個股票投資者, 他們想要在國外設立一個股票戶口, 整個 KYC 過程已經要至少 2 個星期, 加上轉帳法幣以及清算便是額外的 3-5 天。 假設用戶想要涉獵加密貨幣的風險敞口, 這裏要用上另外數天。
Linear 平臺旨在解決清算時間跟交易滑點, 用戶使用 Linear 可以隨意轉換不同資產類別的風險敞口, 價格是根據預言機提供而跟整個質押池去交易, 成爲 Peer-2-Pool 的新式「P2P」。長遠來說, Linear 可以上架不同種類的資產, 也可以由社羣提議上架不同有趣的資產, 例如是 NFT index, DeFi index 都可以, 只要是有一個價格 / 指數的來源即可成爲資產。由此可見, 我們的 TAM (整體潛在市場) 是沒有邊界,因爲 Linear 可以「合成」任意資產, 讓大家隨意轉換。
Linear Finance 主打的優勢,是具有跨鏈兼容性的去中心化 Delta-One (價格變化與標的資產相一致)資產協議,與做合成資產的前輩例如 Synthetix、UMA 等,各有什麼不同?
我們在許多方面與現有的 DEX (比如 Synthetix)不同。首先我們的優勢在於跨鏈兼容性,這爲 DEX 的使用者解決擴容和交易費用高的問題提供了完整的方案。更重要的是,跨鏈兼容爲我們通往新市場和獲得新用戶開闢了道路,比如說我們的平臺將會先集成到 Binance Smart Chain (BSC)上,同時我們現正考慮其他潛在的「以太殺手」。
Binance 自帶超過 40 萬個帳戶和 150 多個法幣關口,解決了很多其他現有平臺由於以太 Web3 的複雜性而導致的各種問題。Binance 迫切希望將 CeFi 升級爲 DeFi,因此我們選擇把平臺建立在 BSC 上——這是大家熟悉的協議。
產品方面,Linear 的 UX / UI 易於使用,也便於向新用戶推廣和教育,甚至可以做到交易無滑點。最後值得一提的是,質押 Linear 的代幣 LINA 可以獲得從數字資產、商品、外匯,到市場指數,甚至會增加一些創意性的主題指數,如電競等,打造 360 度投資風險敞口。
長遠來說,Linear 認爲區塊鏈的世界將會是 Inter-Chain,不同的用戶會根據不同情況使用相應的區塊鏈去做跨鏈傳輸,Linear 的願景是與這些區塊鏈一同增長,把不同鏈的 Defi 的用戶聚合及互通。
產品目前安全審計進展如何?預言機選用什麼?LINA 作爲抵押物如果出現大幅波動,如何應對?產品已進行兩次安全審計, 確保代幣跟質押合約都是安全可靠。將來每次更新加會確保代碼是已審計的。
現在的預言機來說沒有指定那一個, 因爲我們不是 Maximalist, 反而是很著重 DeFi 世界的可組合性, 主要的夥伴如 Chainlink, BAND 及 Tellor,我們也有在對接, 基於我們是一個跨鏈項目,所以在不同的鏈考量也會不同,亦受預言機夥伴跟各個鏈的接入程度影響。
一般情況下質押用戶是需要定期查看平臺的, 因爲他們需要定期索取獎勵, 所以我們可以確保用戶對於質押比率是有定期的留意。長遠來說, 如果因市場環境引致 LINA 較大的波動我們會實施清算機制, 確保質押池的健康。
Linear Finance 近期主打的一個方向是,使用幣安智能鏈即 BSC,爲什麼做這個選擇?未來是否還會考慮其他的公鏈?
幣安鏈兼容以太坊虛擬機(EVM)的區塊鏈集成,解決了現有合成資產協議 Gas 費高、交易確認慢、產品更新慢等痛點,支持多種 Liquid (合成資產產品)交易的瞬時確認和即刻完結。而幣安智能鏈只是 Linear 合作的首個兼容區塊鏈底層,未來 Linear 還將公佈更多的跨鏈合作方。
最近我們也和公鏈項目 Nervos 達成合作夥伴關係。合作的目標是在 Nervos CKB 之上創建跨鏈資產解決方案,以推動 DeFi 發展。我們的集成將包括多個方面:根據 Nervos 標準,跨鏈交換基於 Ethereum 的 LINA 代幣 / 合成資產;利用 Nervos 的 Layer 2 聚合器解決方案,來打包和批量處理交易訂單,同時構建出 Linear 的相關功能來提高交易吞吐量和降低交易費用,同時不影響交易的安全性,而交易的安全性將由 Nervos Layer 1 (CKB)來保障。
Linear Finance 是否與幣安已經有密切的合作,具體的內容是?
現在我們主要是在 BSC 兼容方面的合作, 我們也在不同的角度探索可行性, 例如是 DeFi Grant 還有中心化交易所的對接。
目前已經完成了 180 萬美金的私募,投資方您能否介紹一下,您認爲他們投資的理由有哪些?什麼比較印象深刻?
本次融資由 6 家戰略投資機構領投,包括著名區塊鏈風險投資機構 NGC Ventures、加密貨幣量化基金公司 Alameda Research、韓國知名區塊鏈投資公司 Hashed、交易服務商 CMS Holdings、頂尖場外數字資產交易平臺 Genesis Block,以及專注區塊鏈技術的風險投資公司 Kenetic Capital。
今天 DeFi 正在給加密貨幣生態帶來重大轉變。我們的 Linear Finance 將解決現有合成資產協議存在的痛點,例如效率低、使用不便捷和系統風險高。我相信,我們的戰略投資者正因爲預見到 Linear Finance 將來可以創造的價值,所以選擇與我們一起踏上這一征程。他們不僅擁有在 DeFi 領域摸爬滾打的戰術知識與經驗,也爲我們帶來金融創新、市場拓展、機構流動性方面的機會和信息。對於此次戰略投資,NGC Ventures 創始合夥人谷濤(Tony Gu)評價道,「我們很高興與其他知名機構一起開啓這一歷程。Linear Finance 團隊在區塊鏈和金融市場領域的豐富經驗讓我們歎服。創建合成資產是 DeFi 生態系統的重要一環,我們相信 Linear Finance 能夠成爲這一領域的領導者。」
能否介紹一下 Linear Finance 的團隊與您個人?
團隊主要成員都是畢業於美國和香港等著名高校,擁有區塊鏈協議、跨鏈兼容、財務 dApp、遊戲開發等數十年經驗;且還有來自 Blackrock,德意志銀行,瑞士信貸,法國巴黎銀行和渣打銀行的專業人士,熟悉各類金融產品。
我是 Linear Finance 聯合創始人及產品負責人,擁有多年加密貨幣及區塊鏈領域從業經驗,同時也是亞洲領先的資產代幣化領域金融科技平臺 Liquefy 的首席產品官,在設計和執行資產證券化交易方面經驗豐富。
我曾在匯豐銀行全球市場及德意志銀行工作三年以上。匯豐任職期間,我爲企業客戶提供外匯及匯率方面的解決方案,滿足他們的現金流和對衝需要。德意志銀行任職期間,我隸屬於亞洲及本地大企業貿易融資團隊。
另外一位聯合創始人 Kevin Tai 此前就職於硅谷,專注企業軟件和移動應用程序領域的併購交易。他擁有超過 13 年銀行業從業經驗(瑞信、渣打等),在結構化產品,特別是另類資產方面,經驗豐富。Kevin 畢業於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同時也是哈佛商學院的校友,又有上億美元的資金管理經驗。
我們之前看到 FTX 也推出了許多與現實世界掛鉤的代幣,但似乎營銷大於實質,您怎麼看?
FTX 在產品創新能力上是無容置疑的, 除了加密貨幣指數外, 他們也上線了一些大宗商品以及十分有趣的美國總統侯選人代幣。某些的流動性沒有想像中強的主要原因是因爲對於「傳統加密貨幣」的投資者來說, 以上的實體產品反而是他們的「長尾」選擇, 這也正是 Linear 其中一個誕生的原因——透過質押池生成交易對手, 合成流動性, 操作時幾乎無滑點。
有觀點認爲這一波 DeFi 浪潮已經走到了終點,您如何看待?未來的機會還有哪些?
每一次的投機過後都會引進一浪的資金,就好像 17 年的時候「ICO 浪潮」給我們帶來了不少優質的公鏈以及項目。 恰巧相反, 我認爲短暫的回調是健康的。從比特幣到以太坊到 DeFi, 大家其實可以看到, 區塊鏈其中一個最好的應用場地肯定是金融, 未來的 DeFi 只會更加強大,跨鏈及高效交易將會是新常態。下一次「浪潮」來臨時優質項目便會變得更強大, Linear 亦希望會成爲其中之一。
優秀的國產 DeFi 項目似乎處於被爭搶的狀態,您覺得存在這個現象嗎?對其他 DeFi 創業者有什麼話想說?
亞洲 DeFi 的熱潮較西方晚一點來, 所以國內優質的項目確實還是十分搶手, 但我想這裏的重點是, 在給予初始值很高的年化收益 /APY 外, 如何做到極致的用戶體驗以及流暢的交易效率纔是長期有機增長 DAU (Daily Active User) 的關鍵。 Linear 十分期待跟不同的 DeFi「樂高」(Lego) 互相組合, 共構一個無限可能性的去中心化金融網絡。
以上內容均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需謹慎,請注意風險
交易所 | 特色 | 操作教學 | 推薦碼連結優惠 |
---|---|---|---|
Bybit | 豐富的衍生品交易 | https://bit.ly/3KuuOn4 | 註冊即享新手儲值禮! |
OKX | 交易種類眾多,功能齊全的前幾大交易所 | https://bit.ly/3Y0YH4X | 獨家盲盒獎勵 |
MAX | 可以使用台幣出入金 (台灣交易所) | https://bit.ly/3Hwb95K | 6 個月內 20% 手續費折扣,質押平台幣 MAX 最高可享 60% 折扣 |
幣安 | 全球最大交易所,幣種與理財產品齊全 | https://bit.ly/3CqVOzz | 終生 20% 手續費折扣 |
派網 | 提供「網格交易」、「期限套利」等機器人操作 | 終生 20% 手續費折扣 | |
Bitfinex | 被動收入首選,提供自動放貸功能(年化5-30%) | https://bit.ly/3Kebs8u | 終生 6% 手續費優惠 |